近日,北京、广州、杭州、大连、成都等多地发布义务教育学位预警,引发媒体热议和社会关注。对此,需要理性看待。
受生育政策变动、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已经经历学位需求高峰,高峰正往小学阶段推移,并逐渐推移至初中和高中阶段。尤其是2016和2017年,我国许多地区出生人口数达到峰值,导致2023年小学入学人数达到峰值。尽管近年来各地通过努力挖掘存量潜力、新建改扩建学校、租赁和统筹使用学位等多种方式扩大学位供给,但仍然面临较大的学位供给压力。学位供需矛盾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量矛盾,即学位供给总量不足;二是结构矛盾,即热点地区和热门学校的学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近年来通过持续扩大学位供给,学位总量矛盾有所缓减,但学位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为了科学应对学位供需矛盾、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学位需求预测,并基于预测结果,提前发布学位预警。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学位预警分为两类:一是总量预警。例如,北京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至2022年北京市已累计增加中小学学位18万个,并计划于2023年继续增加2万个。总量预警对凝聚政府相关部门的共识、统筹学位规划和建设、加大学位保障力度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北京市曾在学位预警基础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为扩大学位供给做出了重要保障。二是区域或学校层面的预警。例如,成都市发布预警片区和预警学校信息;杭州市根据服务范围内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与学校招生数的比例,对每所学校给出红、黄、绿三种预警信息等。区域或学校层面的预警对指导家长理性择校、及时调整入学预期、缓和热点地区和热门学校的学位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开展学位需求预测,并提前发布学位预警,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龄人口变动给教育资源配置带来挑战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教育行政部门将学位供给和需求纳入科学治理的视野,有助于切实保障“学有所教”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长远来看,我国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从2017、2018年开始出生人口连续下降,这意味着未来学位需求将减少,总量矛盾将逐步自然化解。如何兼顾近期与远期,做到既保障近期学位需求增长,又不造成长远教育资源的过度浪费,同时妥善解决好结构矛盾,建立学位需求预测与预警机制尤为必要。
学位预警并不表示没学可上。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该区是浙江省教育强区,2023年共有公办小学(含校区)56所,其中红色预警学校(服务范围内适龄户籍儿童人数达到或超过学校招生数的100%)24所,黄色预警学校(服务范围内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介于学校招生数的90%-100%)7所,绿色预警学校25所。往年招生数据显示,即使是红色预警和黄色预警学校,也有一些学校生源全收或户籍生全收。对于红色预警和黄色预警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会提前公示顺位入学的办法,所有学生依据顺位规则依次录取,直至招生计划录满。超出招生计划的部分,将就近分流至其他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还公布各学校往年顺位入学的情况和分流至其他学校的情况,引导家长形成合理预期,做到充分知情。
学位预警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当前许多地方提前一年或半年发布预警信息,也有地方发布未来三年的学位预警。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等原因,学位需求预测需要依据变化情况滚动更新,预警信息也可能随之调整。家长们需要及时了解学位预警信息。此外,各地还通过强化多校划片、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推进普通高中校额到校招生等举措,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学位供需的结构矛盾。(作者:冯洪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来源:育见新闻
责编:张子晴
校对:秦黛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