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成都简阳市石钟镇的沱江边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他们是在为一座“超级大桥”—— 成都金(金堂)简(简阳)仁(仁寿)快速路跨沱江特大桥的面世而积极准备。
四川成都金简仁跨沱江特大桥正在加速合龙。
(资料图)
据悉,金简仁快速路沱江特大桥全长963米,最大跨度达238米,如一条巨型“银色丝带”横跨沱江。同时,沱江特大桥也将创下三项“世界之最”:世界最高倾斜桥塔、世界最大跨径非对称曲线形扭索面独塔斜拉桥、世界最宽桥面大桥。
组成这座超级工程的“骨架”是一个个承重千钧的钢结构部件,它们均出自同一个地方——位于四川成都简阳的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
一个个建筑的“零件”,如何在这座工厂里变成造型百变的城市地标?答案就在产业园内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上。
基地负责人魏建峰介绍,该基地厂房规模达6.7万平方米,通过钢结构预处理自动化生产线、等离子数控切割机等一系列工厂化、自动化设备,在“拉满”科技感的同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以我们的钢板预处理生产线为例,可以在30秒内实现上料、清理、除尘等近10项预处理工序。”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变“现场建造”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突破12万吨。
“目前,我们正在为桥面宽度为86.7米的世界最宽大桥——金简仁跨沱江大桥生产共计4.3万吨钢构件。”魏建峰说。
不仅如此,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火炬塔,大运会闭幕式主会场、世界最大全景声半室内半露天双面剧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熊猫基地观光瞭望塔等当地的地标建筑都来自这里。
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焊接机器人正在工作。
为了满足世界级标准的承重要求,最厚钢板达到了超大型桥梁焊接领域极少见的100毫米,且钢构件的精度必须控制在3毫米之内。基地内,先进的板单元自动焊接系统和上百名技术超群的焊接工人“交替上阵”,一场工业技术与工匠精神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此外,该基地还拥有国际领先的“正反弧形曲面直立锁边彩钢压型板一次成型工艺及高空安装技术”“高精度轨道钢结构箱形梁制作”等百余项科技成果,以及“高位大跨度悬挑钢结构施工工法”等国家级工法,让生产、安装一气呵成。
在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一旁,还坐落着装配式混凝土(简称“PC”)生产基地,这是一座“智能工厂”,大部分工序都能在数字化设备的支撑下自动完成,智造信息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项生产数据和各个工位生产情况。
该基地专注于装配式预制工厂的智能信息化管理,通过数字化工厂的应用,为工厂提供基于云端、数据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多平台实时协同系统,通过一物一码、生产溯源、移动协同、堆场管控、自动报表,用轻量高效的方式帮助工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工厂无纸化信息化管理。
“一期生产基地拥有1条PC专业流水生产线、1条PC固定模台生产线及1条数控化钢筋生产线,配备先进的智能化加工设备,设计产能可达10万立方米,可用于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该基地生产负责人刘海江说。
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备成品质量优、现场拼装快、环境污染低等优点。据统计,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制造与建造综合降低碳排放18%,有效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标,充分贯彻了 “双碳”战略。
工厂预制,再到现场进行拼装组建,像搭积木一样的地标背后,就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生生不息的建筑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