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天的文章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取侮辱性绰号了,你会是什么反应?
前阵子,有个#男子因名字被同学调侃导致抑郁症#上了热搜。
(资料图片)
原因是这个男孩的名字带“坤”字,于是同学纷纷玩起了梗叫他“鸡哥”。
甚至男孩的课本和课桌上都被同学写着“鸡你太美”这些调侃词语。
男孩跟老师和父母都说了,但同学还是没有收敛。
终于,男孩抑郁厌学,产生了自伤自残情绪。
“这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差了”
这件事开始发酵后,我最看不惯的一套说辞是:
“取个外号就闹情绪,就抑郁,这抗压能力太差。”
“小孩子之间不就这样吗?相互调侃一下很正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特别推崇这种“认真你就输了”的态度。
每次有人玩笑开过了,马上就有人说:“开个玩笑而已干嘛这么认真嘛”“哟哟哟被调侃一下就生气了哟”。
你较真了还显得你小气了。
这种风气还蔓延到了学校,就算孩子觉得不舒服,家长也会觉得不耐烦“这点小事也值得生气吗”。
但今天我不得不说:
开玩笑是让人笑,而不是让人生气。
最近脱口秀演员house冒犯军人的新闻大家也看到了。
所有玩笑都需要有边界感,不顾别人感受,只顾取悦自己的玩笑,都是冒犯。
这件事千错万错,绝对不是那个小男孩“抗压能力弱”的错,
而是那些整天把“鸡你太美”这些烂梗挂嘴边的同学的错;
是明知道孩子苦不堪言但仍旧选择袖手旁观的老师的错;
是把孩子的求救当抱怨搪塞过去的家长的错!
这件事说是调侃,实际是霸凌。
说白了,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欺负你,只是因为你看起来比较好欺负罢了。
如果家长只是让他们忍耐,长大后大概率会更加懦弱和胆小。
吃亏虽然是福,但分事,也要有度。
在这种事上较真,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起外号是校园霸凌吗?
可能有人觉得,我会不会反应过激了?
并不!
戳人痛处的言语那不叫开玩笑,那叫蓄意犯贱!
长期进行这种犯贱的行为,就是霸凌!
据央视新闻发布的调研报告,“语言辱骂”是发生最频繁的校园暴力方式之一,占比74.55%。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都认为“语言伤害”是目前最亟待解决的校园问题。
并且,起侮辱性绰号早已被教育局定型为霸凌了。
早在2018年,广东地区就明确规定“起侮辱性绰号是欺凌行为”。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已经从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将起侮辱性绰号等行为纳入欺凌事件,并规定欺凌行为严重可开除学籍。
2023年3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也印发了《湖南省教育系统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五种行为”构成欺凌,除了直接的暴力伤害、恐吓,还明确起侮辱性绰号、恶意排斥、孤立他人、通过网络诽谤他人等“软暴力”也构成欺凌。
更别说,很多更严重的校园霸凌,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绰号开始的。
加拿大的一个小男孩,就因为穿了一件粉色衬衫,而被侮辱为“娘娘腔”,遭遇了校园霸凌。
也由此诞生了反霸凌日Pink Shirt Day(粉红衬衫行动),包子的学校也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他人,也要保护好自己。”
(包子学校的反霸凌日活动)
小孩子的世界压力不比大人少,他们不会解决也不会表达,有些内伤,不及时解开,就卡在那儿,像埋了一个哑雷,不知道哪天会爆。
对于孩子来讲,
大人是他们和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道屏障,隔离在外的是风雨、伤害、危险。
如果连大人都不再为他维护权益,孩子将会受到更肆无忌惮的伤害。
硬气的父母
是孩子“防暴”的有效底牌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他家庭幸福,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详细讲了闺蜜因为孩子身高被同学“取笑”硬钢回去的过程,很多姐妹拍手叫好:
实际上,我闺蜜就做对了这几件事:
1.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保护自尊心;
2.不盲目信任老师、不随便打发孩子;
3.不过激、不批评、不埋怨,有条理。
主动询问孩子,没有忽视孩子的诉求,并且给了足够的安全感和尊严。
有这种父母的孩子,童年想不幸福都不行。
提前预防和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只有才能让孩子尽可能的远离伤害。
中国有句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告诉我们面对突发状况和意外,要事先做好准备。
父母要先给孩子们打好“预防针”,帮他们划分好底线。
下面几点,一定要记住:
一、如果觉得被冒犯,一定要说出来;
欺负人,本来就是件试探原则的事。今天推一下不反击,明天可能会打一拳。
孩子的眼里没有你退一步我就退一步,往往是退一步,对方更嚣张。
所以,要告诉孩子,第一次遇见让自己难受的事,就要勇敢说出“不行”,直接亮出底线,不必讨好任何人。
二、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优秀的体能;
柿子专挑软的捏。软弱不光光指性格,还有身材。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也能看起来比同龄孩子更有力量。
三、多交朋友;
孩子的世界也是个小社会,独来独往的孩子往往会被认为“孤僻”、没朋友,霸凌的一方给会认为这类孩子受到欺负也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
多交朋友也可以让孩子身边有伴,陪伴,有时就是安全。
遇到校园霸凌的问题,一定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情节不严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父母打好辅助即可。
如果事情比较严重,千万不要让孩子以暴制暴或者独自面对。
前者会让他们认为“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是合理的,后者如果方式不当,会让事情陷入更糟糕的局面。
包妈碎碎念
恶魔孙小果在执行死刑之前,多次包庇他的母亲孙鹤予对着采访镜头说道
作家麦家说过,
童年是想剪也剪不断的尾巴,是留在水泥地上无法消失的痕迹。
年少有福不是福,因为父母也为孩子承担了一切的痛苦。
但早晚有一天,孩子需要独自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只愿每个孩子都能有底气的长大,回想起来童年,不是抹不掉的满目苍夷,
而是能让未来生活更加富足的美好记忆。
在独自抗衡外界的狂风暴雨时,能无惧一切的面对:
“没关系,有父母给我撑腰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