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老话,“人老先老腿”,然而,这话未必对。人老先老腿,到底是自然衰老的正常现象,还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呢?“腿老”可能掩盖了自身都没注意到的疾病,比如糖尿病。
“腿先老”正常?并非如此
中老年人常常会抱怨自己腿脚越来越不利索,尤其是到了退休年龄,正准备享受新生活,游山玩水,却发现自己走路大不如前,总是容易腿酸、腿痛,走了没几步就要坐下休息,出家门扔垃圾,腿都觉得累,更不要说爬山或徒步旅行了。而这样的现象,却常常被身边亲朋好友一句“人老先老腿”给打发了,认为普通人只要上了年纪,腿脚自然就不利索了,这只不过是正常的衰老现象罢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0多岁,刚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走个一两百米就走不动了,同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齐上阵,遇到这种情况,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不当回事。不少所谓的“人老腿先老”现象,其实是由疾病引起的,尤其是那些“人未老、腿先老”的例子。在此提醒大众警惕一种疾病,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听过,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足。
糖尿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可什么是糖尿病足呢?通俗地说,就是由于糖尿病发生了高血糖,损伤了腿上的血管、神经,导致血管堵塞,神经功能障碍,轻则引起脚麻脚凉、走不动路,重则足趾疼痛,没法走路,脚趾发黑,溃烂坏死,不及时治疗会有很严重的后果,等待患者的可能只有截肢。这并非危言耸听,相关研究统计,糖尿病足的一年新发率为8.1%,一年死亡率14.4%,截肢率则高达19.3%。轻则腿脚不便,重则终身残疾。
不知已患糖尿病?大有人在
这么可怕的疾病,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呢?糖尿病足,顾名思义,首先得有糖尿病。从我们的门诊经验看,好多糖尿病足的患者,一直到来门诊看病,都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到了检查化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血糖升高!这些患者平时既不体检,也不验血糖。
所以,人到中年,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血管被高血糖偷偷地侵蚀了好多年,就特别容易发生糖尿病足。而那些平时贪嘴,不愿意动,又不愿意定期验血糖的老糖尿病患者,就更加容易得糖尿病足了。长期的高血糖会严重损伤我们全身的血管,发生在腿上,就会引起动脉内膜增生、钙化,导致狭窄闭塞。
如此可怕的疾病,有些什么常见表现呢?其实糖尿病足常见表现的核心就是步行能力。一开始还处于糖尿病足前期的患者,可能只是走不动路,或走几步就腿疼,逐渐发展到不走路也痛,最终出现局部的皮肤溃烂坏死。糖尿病足发病隐匿,极早期可能只会感到脚发冷发麻,走路没力气,慢慢地,走路就会越来越费劲,走三五十米腿就又酸又涨又痛,必须得坐下来休息。如果听之任之,等到连不走路都会痛的时候,疾病就已经进入到更为严重的状态了。
糖尿病足引起腿上的血管彻底堵塞,脚上一旦形成伤口,就会经久不愈,甚至越烂越大。如果到了这一步还不积极治疗,那很可能就只有截肢这一条路了。
如何预防恶性结局?记住三点
不论是糖尿病足前期,还是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而对于药物治疗收效甚微,或者病变已经非常严重,光靠药物无法取得良好疗效的患者,就需要积极手术治疗了。
当下血管微创的治疗手段很丰富,各种微创器械比如导丝、球囊、支架,已经足以打通堵塞的血管,再也不是只能开刀搭桥的年代了。然而,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管,却总是血管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它们常常破旧不堪、一片狼藉,50岁的人有着70岁的血管,到处都是增生的内膜、钙化的斑块,普通的器械根本无法开通病变如此严重的血管,有时就算勉强打通,也非常容易在高血糖的作用下,再次堵塞。
好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现今面对血管里像石头一样硬的钙化斑块,我们可以在血管里发射准分子激光,把斑块震得粉碎。血管打通之后的再次闭塞,也可以通过载药支架解决,涂抹了特殊药物的支架,可以在长达一整年的时间里,在病变严重的位置缓慢释放药物,达到抑制内膜增生的效果,尽可能避免再次闭塞的发生。
然而,如果就诊的时候,脚上已经大面积发黑坏死,就算是有高精尖的技术,也无能为力,只有截肢这一遗憾选择了。因此,糖尿病足这个疾病,同样重在预防。
糖尿病足的预防,说简单也很简单,主要就是三点:控制血糖、均衡饮食、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测血糖,遵医嘱规律地使用降糖药物。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又要满足人体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高脂高糖的饮食需要避免,但是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一定的碳水以及脂肪的摄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在身体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运动,消耗过剩的能量,这样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维持血管健康,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哪天发现自己腿脚不利索了,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因为自己老了而已,这可能是血管健康在拉警报,要警惕糖尿病足,出现类似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医生方圆 董智慧)
标签: